图片 黄帝内经_龙虎和app下载-首页**

《灵枢篇》六十三 五味论

    黄帝问于少俞曰:五味入于口也,各有所走,各有所病,酸走筋,多食之,令人癃;咸走血,多食之,令人渴;辛走气,多食之,令人洞心;苦走骨,多食之,令人变呕;甘走肉,多食之,令人挽心。余知其然也,不知其何由?愿闻其故。少俞答曰:酸入于胃,其气涩以收,上之两焦,弗能出入也,不出即留于胃中,胃中和温,则下注膀胱,膀胱之胞薄以懦,得酸则缩绻,约而不通,水道不行,故癃。阴者,积筋之所终也,故酸入而走筋矣。
    黄帝曰:咸走血,多食之,令人渴,何也?少俞曰:咸入于胃;其气上走中焦,注于脉,则血气走之,血与咸相得,则凝,凝则胃中汁注之,注之则胃中竭,竭则咽路焦,故舌本干而善渴。血脉者,中焦之道也,故咸入而走血矣。
    黄帝曰:辛走气,多食之,令人洞心,何也?少俞曰:辛入于胃,其气走于上焦,上焦者,受气而营诸阳者也,姜韭之气熏之,营卫之气,不时受之,久留心下,故洞心。辛与气俱行,故辛入而与汗俱出。
    黄帝曰:苦走骨,多食之,令人变呕,何也?少俞曰:苦入于胃,五谷之气,皆不能胜苦,苦入下脘,三焦之道,皆闭而不通,故变呕。齿者,骨之所终也,故苦入而走骨,故入而复出,知其走骨也。
    黄帝曰:甘走肉,多食之。令人悗心,何也?少俞曰:甘入于胃,其气弱小,不能上至于上焦,而与谷留于胃中者,令人柔润者也,胃柔则缓,缓则虫动,虫动则令人悗心。其气外通于肉,故甘走肉。


译文:
  黄帝问少俞道食物进人人体后,五味分别进入相应的脏腑经络,在其影响下也会发生各自的病变。如酸味进入筋,食酸味偏多,会引起小便不通。咸味进人血液,食咸味过量,能引起口渴。辛味进入气分,食辛昧太过,可引起内心有空虚感。苦味进入骨骼,食苦味太多,使人发生呕吐。甘味进入肌肉,过食甘味,使人感到心胸烦闷。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,想了解其中的道理。少俞回答说酸味入胃以后,由于酸味涩滞,具有收敛的作用,只能行于上、中二焦,而不能迅速吸收转化,便停滞在胃中。若胃中和调温暖,促使它下注膀胱,膀胱的尿脬薄而柔软,遇到酸味便会收缩卷曲,导致膀胱出口处也紧缩约束,影响水液的排泻,从而形成小便不利的病证。前阴是宗筋汇聚的地方,肝主筋所以说酸走筋。
  黄帝问道咸味善走血分,食咸味过多会使人口渴是什么道理呢?少俞回答说咸味人胃后,气味行于中焦,输注于血脉,与血相合,使血液浓稠,需要胃中的津液不断地补充调和。这样胃中的津液就不足,影响咽部的津液输布,使得咽部和舌根部均感到干燥,而出现口渴的现象。血脉是中焦化生的精微输布周身的通道,血液也出于中焦,咸味上行于中焦,所以成味入胃后,就走人血分。
  黄帝问道辛味善走气分,多食辛味,使人觉得心中空虚是什么道理呢?少俞回答说辛味人胃后,它的气味行于上焦。上焦的功能是将来自中焦的水谷精微布散到体表。过食葱、姜、蒜、韭之类的辛味就会熏蒸于上焦,使营卫之气受到影响,如果辛味久留于胃中,就会出现内心空虚的感觉。辛味常与卫阳之气同行,所以辛味入胃以后促使卫阳之气外达而汗出,辛味也随汗而排泄,这就是辛味走气的道理。
  黄帝问道苦味善走骨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?少俞回答说苦味人胃后,五谷的其他气味都不能胜过它。当苦味进入下脘后,三焦的通路都受其影响而气机阻闭不通利。三焦不通,胃内食物不得通调、输散,胃气因而上逆形成呕吐。牙齿是骨的外露部分,苦味经过牙齿进入体内又随呕吐通过牙齿外出,也说明苦走骨的道理。
  黄帝问道甘味善走肌肉,过食甘味,使人感到心胸烦闷,是什么原因呢?少俞回答说甘味入胃后,腻碍胃中气机,使胃气小而柔弱,不能达于上焦,而经常与食物一同停留在胃中,所以胃气也柔润。胃柔则气缓,容易化湿生虫,寄生虫因食甘味而在胃中蠕动,所以使人心中烦闷。甘味可以入脾,脾主肌肉,甘味外通于肌肉,所以,甘味善走肌肉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
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



本站古典小说为整理发布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13-2025 龙虎和app下载 版权所有